现代高产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发布时间:
2019-11-22 00:00
1 前言
健康、管理、营养方面的改进和遗传选育的进步使母猪的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16年,美国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数达到25.7头,在欧洲主要的生猪生产区域其水平比这还高:西班牙为27头,丹麦为32.1头(农业和园艺发展局,2017)。
断奶仔猪数的提高与产仔数提高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基因组学的运用加快了选育的发展速度。从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的数据来看,2006-2019年,产仔数以0.334头/年的速度提高,近13年已提高了4.5头/窝(图1)。
起初,2006-2013年仔猪初生重降低了120g/头,同时断奶前死亡率增加。2013年,改变后代选择标准后,初生重降低的趋势很快扭转。在这6年的时间里,仔猪初生重得到提高,比2006年时还重了20g/头,同时产仔数也提高了。因为初生重提高,断奶死亡率比2013年最高的时候下降了近6%(图2)。
繁殖性能的提高增加了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代谢需求。现代基因型母猪生长速度更快,同时体脂也更少。在商业生产中,初产母猪临产背膘通常为16mm,经产母猪为12~16mm(Kim等, 2015; Thomas等, 2018)。母猪体成分和生产性能的改变导致妊娠期、哺乳期营养需求发生变化。母猪产仔数增加会增加妊娠后期胎儿总重、产仔时间、初乳需求和产奶量。本文讨论了这些生理过程中营养需要的变化,具体为围产期和哺乳期的特殊营养需要。
2 围产期
虽然已开展了几项研究来评估母猪妊娠后期(90d到分娩)营养需求的变化,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分娩前几天的营养需要。围产过渡期为分娩前后10d(Theil, 2015)。在这一时期,营养需要发生指数性变化,体现在胎儿快速生长、乳腺发育、子宫成分变化和初乳合成增加等方面(Feyera and Theil, 2017)。通常母猪妊娠期限饲,然后在分娩前2~3d饲喂一定量的哺乳料。哺乳料赖氨酸、能量水平比妊娠料高。母猪从采食低赖氨酸的妊娠日粮到高营养的哺乳日粮是一个挑战,需尽快适应新的日粮。重要的是,在分娩时应尽量减少营养物质的快速变化,以避免对分娩和哺乳性能产生负面影响((Martineau等, 2013)。过渡期的目标是满足胎儿和乳腺生长的需要,为后续哺乳期做好准备,同时提高初生仔猪存活率。另外,过渡期需在分娩前2~3d为初乳的合成打好基础(Devillers等, 2004)。
2.1 过渡期饲喂程序和产程
分娩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随着产仔数提高,产程也逐渐延长。正常的产仔间隔是15~20min,以此计算产15头仔猪产程300min。许多因素都会使产程延长,比如分娩背膘>17mm(Oliviero等, 2010)和产仔数增加(van Dijk等, 2005)。Feyera等(2018)研究发现如果母猪在分娩前3h进食,产程将缩短。然而Cools等(2014)在妊娠105d母猪自由采食哺乳料并不影响产程。这可能与该试验总仔数较少(11头)有关。过渡期其他几种营养策略对产程也有影响。日粮添加植酸酶(Manu等, 2018)或者可溶性纤维(Theil等, 2014)可缩短产程,但添加肌酸(Vallet等, 2013)或硝酸盐补充剂(van den Bosch等, 2019)没有效果。有趣的是,Feyera等(2018)研究发现妊娠后期子宫能使用日粮纤维中的乙酸盐、丁酸盐满足其部分能量需求。然而,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吸取的并不是这些短链脂肪酸,而以甘油三酯和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因此,虽然在妊娠晚期子宫可能会使用短链脂肪酸,但在分娩前1d饲喂含有能增加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的日粮可提供分娩期间子宫所需的易吸收的能量,这对子宫的收缩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降低死胎率。
2.2 围产期的能量需要
妊娠期能量需要分为维持需要、母体和胎儿生长需要、子宫和乳腺发育需要。能量需要还与母猪体重、胎次和环境温度有关(Trottier等, 2014)。过渡期需特别关注胎儿、乳腺和子宫指数性增长的营养需要。Feyera和Theil(2017)采用析因法对妊娠最后12d代谢能(ME)需要进行建模,估算出这段时间ME增加了60%,从33.9MJ ME/d 增加至55.6 MJ ME/d(图3)。妊娠后期最大比例的ME需要(75%~80%)来自维持需要,这取决于母猪体增重(Noblet等, 1990)。Thomas等(2018)研究发现初产母猪妊娠后期动用体脂去满足胎儿生长和初乳合成。Decaluwe等(2014)发现母猪妊娠108d至分娩分别饲喂1.5kg/d、3.0kg/d过渡日粮,低饲喂量背膘损失增加。同样的,Cools等(2014)发现妊娠105d自由采食哺乳料比限饲母猪背膘损失低。Hansen等(2012)观察到妊娠108~112d总代谢能摄入量与泌乳高峰期仔猪体增重呈负相关,表明分娩时较低的能量负平衡会抑制高峰期泌乳量,这可能与对采食量的消极作用有关。虽然过渡期能量供应满足组织变化需求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不要供给过多能量而导致体增重过高和背膘过厚,从而给哺乳期采食量、泌乳力和窝增重带来负面影响。初乳摄入量与仔猪存活率呈正相关,分娩24h内每头仔猪初乳摄入量最好能达到200mL(Ferrari等, 2014; Moreira等, 2017)。然而,即使母猪分娩前调动脂肪储备,在分娩后24h内因采食量低,仍会导致产初乳少,仔猪增重低(Decaluwe等, 2014)。母猪从妊娠104d饲喂哺乳料比饲喂妊娠料产初乳量高(Garrison等, 2017)。相反,日粮补充脂肪(Theil等, 2014)或提高Lys和能量水平(Gourley at al., 2019)并不能提高初乳摄入量。初乳质量以免疫球蛋白IgG衡量。从妊娠107d饲喂共轭亚油酸(Hasan等, 2018)或妊娠113d饲喂高Lys和高能量的日粮(Gourley等, 2019)可提高初乳IgG的含量。初乳IgG不会随日粮纤维的增加而提高(Loisel等, 2013)。因此,在分娩前几天至分娩,提高母猪能量或氨基酸摄入量可提高初乳质量。
2.3 围产期纤维作为能量源的利用
几项试验研究了围产期纤维对初乳量、仔猪存活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Loisel等(2013)从母猪妊娠106d至分娩分别饲喂低纤维(13.3%总膳食纤维)和高纤维(23.4%总膳食纤维)日粮,发现高纤维日粮组的弱仔仔猪(<900g)初乳摄入量和乳脂率更高,仔猪死亡率更低(14.7%V.S.6.2%),但免疫球蛋白IgA水平降低,母猪初乳量没有差异(3.9V.S.3.8kg)。Feyera等(2017)在母猪妊娠102d至分娩饲喂高纤维日粮(22%粗纤维,从妊娠102d至108d饲喂量为280g/d,从妊娠109d至分娩饲喂量为570g/d),与对照组相比(4.1%粗纤维),高纤维组能降低死胎率(8.8%V.S.6.6%)和弱仔死亡率(2.8%V.S.1.5%)。研究人员认为死胎率的降低与结肠摄入大量短链脂肪酸作为能量有关,或与母猪便秘的减少有关。Oliviero等(2009)证实围产期饲喂高纤维日粮(7%V.S.3.8%粗纤维)能降低便秘比例。Guillemet等(2010)观察到母猪妊娠期饲喂高纤维日粮(12.8%V.S.3.5%粗纤维)能更快的过渡到高营养浓度的哺乳料,同时整个哺乳期的背膘损失降低。然而,分娩前8~10d饲喂高纤维日粮对仔猪初生重、窝增重、初乳量和母猪代谢标准没有影响(Loisel等, 2013; Feyera等, 2017)。因此,在过渡期添加纤维能帮助母猪顺利过渡到哺乳料,可降低死胎率,但对初乳、仔猪增重没有影响。
2.4 过渡期氨基酸的需要量
胎儿生长(22.7%)、乳腺生长(16.8%)和初乳合成(16.1%)占妊娠后期所需标准回肠可消化(SID)Lys总量的大部分,其余需要为氧化/转氨酶、维持和子宫成分需要(Feyera和Theil, 2017)。研究人员预测,与妊娠104d相比,妊娠115d SID Lys需要量增加149%,达到35g SID Lys/d(图3)。在目前商业生产中,Lys的需要量比通常提供的水平要显著增加。因此,母猪在分娩前几天似乎会出现Lys负平衡。分娩前10d乳腺快速生长,会持续增加至分娩后10d (Kim等, 1999)。带仔数决定了赖氨酸和氨基酸需要量,如果母猪的采食量或日粮品质不佳,它将会动员体脂和体蛋白来满足仔猪的生长(Theil, 2015)。
近期研究表明,初产母猪在妊娠107~113d摄入40g SID Lys将会提高仔猪初生重(Gourley等, 2019)。此外,如果胎儿生长需要量满足,母体将会把多余的营养分配给背膘(Garrison等, 2017; Gourley等, 2019)。体蛋白在哺乳期是否增加还不清楚,但可以认为初产母猪体蛋白沉积需要高于经产母猪(Trottier等, 2014)。因此,初产母猪从过渡日粮高Lys和氨基酸中可能会受益更多,并用于体蛋白储备和胎儿生长。关于过渡期氨基酸需要研究除Lys外,其他氨基酸的研究数据有限。Kim等(2009)建议在妊娠后期,母猪精氨酸和亮氨酸的需要量增加,而被用于胎儿和乳腺实质组织中。因此,虽然在过渡期日粮高赖氨酸有益,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他氨基酸是否有利于初乳合成和胎儿的生长。
3 哺乳期
尽管哺乳阶段只占母猪生产周期的15%~20%,但它无疑是代谢需求最大的生产阶段。母猪在哺乳期的首要任务是为仔猪快速生长提供足够奶量,但这不只是通过自由采食获得,体脂肪和体蛋白储备的调动对支持高产母猪产奶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分解代谢是否是现代母猪的一个强制性过程(Pedersen等, 2019)。哺乳期体分解代谢过多将对后续繁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Koketsu等, 1996),但现代母猪似乎对哺乳期分解代谢的影响更有弹性(Patterson等, 2011)。尽管母猪在后续几胎的快速恢复能力尚未得到广泛证实,但现代母猪这一特性可能与生理和体成分变化有关。因此,营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增加母猪饲料摄入量以维持产奶量,而不过度动用体储备。
3.1 哺乳期能量需要量
现代泌乳母猪的能量需要量随着带仔猪数的增加而增加。产奶占泌乳母猪能量需要的65%~80%(图4,NRC 2012),在分娩第1周内能量需要突然增加3倍。哺乳期能量需要会迫使母猪面临代谢挑战(Pedersen等, 2019)。如果能量摄入不足,母猪会优先分解体储备来维持产奶(表1)。能量摄入低于哺乳需要量,导致母猪大部分哺乳期处于能量负平衡(图4,NRC 2012)。这表明哺乳期母猪在生物学上无法消耗足够的饲料来满足能量需求,同时也为最低限度调动体储备的营养策略带来机会。哺乳日粮营养浓度很重要,通常由脂肪、油或纤维来调整。在相同采食量情况下,日粮能量浓度提高通常代表能量摄入量的提高,直到能量浓度提高对采食量产生负面影响(Xue等, 2012)。研究表明,将泌乳日粮的能量浓度从12.8MJ ME/kg提高到13.4MJ ME/kg,可提高能量摄入量,从而减少体损失,提高仔猪生长速度。
然而,哺乳日粮能量浓度从13.8MJ ME/kg提高至14.2MJ ME/kg时,因对采食量有负面影响,而不能进一步提高能量摄入量(Xue等, 2012)。
通过日粮添加脂肪或油脂提高能量浓度对热应激环境下或高产哺乳母猪来讲很重要(Rosero等,2012)。在一篇文献综述中,哺乳日粮添加2%~11%的脂肪和油可以使母猪的能量摄入平均每天增加7%或4.6MJ ME/d (Rosero等, 2016)。母猪优先考虑泌乳需要,额外补充的能量会优先用于乳脂合成(Rosero等, 2015)。结果是更多的能量因提供给乳汁,所以仔猪增重会更高(Rosero等, 2015, 2016)。同理,日粮中添加纤维会降低能量摄入(Schoenherr等, 1989)。纤维日粮能量低、体积大,会限制哺乳母猪能量摄入量。
总之,哺乳日粮中添加高能量成分可以增加乳中能量,从而降低母猪体损失和提高仔猪窝增重。
3.2 哺乳期氨基酸和蛋白质需要量
为满足更大仔猪的生长需求,高产泌乳母猪的氨基酸需要量大幅度增加。窝带仔数和窝增重决定了哺乳母猪的氨基酸需要量(表2)。用于产奶的氨基酸需要为主要的氨基酸需要,因为接近70%的日粮蛋白用于乳蛋白的合成(Pedersen等, 2016)。因母猪能动体储备,所以乳合成很难受日粮的影响(Noblet and Etienne, 1987)。然而,日粮提供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越接近乳蛋白合成需要(Strathe等, 2017b),肌肉蛋白分解代谢就会越减少(Gourley等, 2017; Pedersen等, 2019)。最近的研究强调,均衡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日粮摄入对母猪和仔猪在哺乳期的表现很重要。
高产母猪在哺乳期平衡蛋白质摄入,利于提高窝增重和减少体重损失(Strathe等, 2017b, Pedersen等, 2019)。研究发现,将可消化蛋白提高到13.5%(约15.5%粗蛋白)可通过增加乳蛋白的合成而提高仔猪窝增重(Strathe等, 2017b)。更高水平的可消化蛋白14.3%(约16.5%粗蛋白)似乎更有利于降低肌肉蛋白分解(Strathe等, 2017b)。因此,哺乳日粮需要最低限度可消化蛋白13.5%~14.3%。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评估了高产母猪泌乳期的氨基酸需要量。一般来说,氨基酸需要量估计依赖于性能标准和统计方法。赖氨酸需要量估计是最常见的研究,模型预测窝增重更快时,氨基酸需要量会大量增加(表2)。文献在氨基酸摄入量增加会降低体损失和体蛋白分解代谢方面的报道较一致,但在日粮摄入对窝增重和下一胎繁殖性能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报道(Xue等, 2012; Shi等, 2015; Gourley等, 2017)。
在0.5~0.81g SID Lys/MJ ME范围的研究发现,要使体损失降到最低,整个哺乳期应为0.72~0.79g SID Lys/MJ ME (Xue等, 2012; Shi等, 2015; Gourley等, 2017)。虽然对初产和经产母猪的估计似乎在相同的范围内,但初产母猪体损失要高于经产母猪,分别为12% (Shi等, 2015)、7%(Xue等, 2012; Gourley等, 2017)。赖氨酸摄入增加,血浆尿素氮和肌酐浓度降低,有助于降低母猪体蛋白利用率和肌肉分解代谢(Xue等, 2012)。然而,对于日粮氨基酸对体脂储存的影响并无共识(Shi等, 2015; Gourley等, 2017)。有人提出,能量和蛋白质的动员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氨基酸和能量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并受引起营养不足因素的影响,包括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乳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窝增重和哺乳期长短等因素(Dourmad等, 2008)。
产奶量和乳成分是支持窝增重提高的最重要因素(Strathe等, 2017b)。然而,日粮Lys摄入量对乳成分和产奶量的影响并不清楚。在一个初产母猪的研究中发现,在0.55~0.81g SID Lys/MJ ME范围内,日粮水平达到0.81g SID Lys/MJ ME时,乳蛋白浓度最高。然而,乳蛋白增加并没有使所带仔猪的窝增重增加(Shi等, 2015)。相反,也有研究认为当哺乳日粮达到0.72~0.79g SID Lys/MJ ME时,窝增重会提高(Xue等, 2012; Gourley等, 2017)。由于母猪具有调动体储备维持产奶量和仔猪生长的能力,估计窝增重的Lys需要量变得很复杂(Noblet and Etienne, 1987)。此外,仔猪窝增重氨基酸的需要量估算需多因素的方法,需考虑胎次、泌乳曲线、每日赖氨酸摄入量、窝增重、乳成分和产奶量等因素才能确定赖氨酸的需要量。
较为一致的是,哺乳母猪日摄入可消化赖氨酸24~25g,窝日增重达1kg(Xue等, 2012; Gourley等, 2017)。Pettigrew(1993)和Boyd等(2000)的报道表示赖氨酸需要量与窝增重有正相关。将1972-1997年公布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窝日增重1kg需要日摄入26g总Lys或接近22g可消化Lys,而母猪每天体蛋白转化8g Lys(Boyd等, 2000)。根据1998-2017年在初产和经产母猪已发表的关于适宜窝增重的Lys需要量研究数据,已将原始估算方程进行了更新(图5)(Sauber等, 1998; Yang等, 2000, Xue等, 2012; Gourley等, 2017)。新的回归模型预测,窝日增重1kg需要日摄入27g可消化Lys,而母猪每天体蛋白需转化13g Lys。对于现代母猪来讲,新模型预测的Lys需要量提高,可能与现代母猪基因型更瘦、泌乳量更高有关。
母猪哺乳期过度的体重损失和体动员,将会延长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对下一胎繁殖成绩造成不良影响(King,1987; Koketsu等,1996)。因此,泌乳母猪日粮中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将会使泌乳分解代谢减弱,后续生产成绩得到改善(Xue等, 2012; Shi等, 2015; Gourley等, 2017)。早期研究证实,摄入氨基酸通过对生殖激素和代谢激素释放的介导来影响产仔数和发情间隔(King, 1987;Touchette等, 1998)。有证据表明,在哺乳高峰期日粮Lys水平达到0.72~0.79g SID Lys/MJ ME时,母猪体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提高(Xue等, 2012)。这些激素对哺乳期的卵泡发育和断奶后的周期性恢复起着重要作用(Soede等, 2011)。事实上哺乳日粮Lys水平达到0.72~0.79g SID Lys/MJ ME时,断奶后发情间隔也缩短。也存在不一致的研究,初产母猪饲喂0.52~0.81g SID Lys/MJ ME日粮,断奶后7d内母猪配种数提高,但发情间隔天数并没有影响(Xue等, 2012; Shi等, 2015; Gourley等, 2017)。同样,哺乳期日粮Lys水平似乎对下一胎受胎率和产仔数没有影响(Gourley等, 2017)。哺乳期Lys的摄入量对后续繁殖性能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似乎更说明现代母猪的弹性更高,对负面影响的调节能力更强(Patterson等, 2011)。现代母猪的体蛋白储备更多,可提供更多的储备,以缓解日粮氨基酸不足对后续繁殖的影响。
乳和乳腺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随带仔数的增加而增加(Kim等, 2001)。乳合成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Kim等, 2001; Soltwedel等, 2006)。最近对高产泌乳母猪日粮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进行了重新评估。SID苏氨酸与SID赖氨酸的比值在52%~84%范围内,哺乳期达最佳窝增重的比值接近65%(Greiner等, 2018)。然而,现代泌乳母猪因缺乏苏氨酸需要量的其他研究,而阻碍了苏氨酸需要量估测的验证。最近在缬氨酸与赖氨酸比例的研究中并未达成共识。SID缬氨酸与SID赖氨酸比例高于76%,并不能提高窝增重。同时,比例在76%~97%范围也并不能减少母猪哺乳期体损失(Strathe等, 2016)。然而,当SID Val:SID Lys为113%时,窝增重得到改善;当SID Val:SID Lys为88%时,背膘损失最低(Xu等, 2017)。哺乳期母猪日粮对缬氨酸的需要量似乎与支链氨基酸总浓度无关,这表明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并不能满足哺乳期母猪对缬氨酸的需要(Moser等, 2000)。
哺乳母猪日粮SID色氨酸与SID赖氨酸比值为22%时,日采食量达到最高;而比值为26%时,初产母猪体重损失最低,但对经产母猪没有影响(Fan等, 2016)。然而,与苏氨酸相似,因缺乏相关研究而阻碍了对色氨酸需要量估测的验证。此外,近期对高产泌乳母猪支链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和其他氨基酸需要量评估的研究也很少。
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的变异性可能与体组织分解代谢的动态过程有关(Kim等, 2009)。泌乳母猪理想氨基酸模型受乳腺组织氨基酸模型和体动员氨基酸模型的影响(Kim等, 2001)。由于这些差异,苏氨酸为母猪采食量低、大量机体动员的关键氨基酸,而缬氨酸为母猪采食量较高、机体调动有限时的关键氨基酸(Kim等, 2001; Soltwedel等, 2006)。因此,对哺乳母猪来讲,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与母猪体动员的状态有关,而Lys一直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Kim等, 2001; Soltwedel等, 2006)。
总之,日粮提供氨基酸越接近哺乳母猪的需要,就越能减少体蛋白的动员,并提高窝增重。对初产母猪而言,母猪氨基酸摄入量对母猪和仔猪的表现影响更为复杂,因为最近的研究报道表示氨基酸引起的性能改善在初产母猪上并没有体现。
3.3 哺乳期钙和磷的需要量
目前,用一种模型方法估算了高产泌乳母猪的钙和磷需要量(NRC2012)。在哺乳期,母猪分解代谢中钙和磷的动态活化增加了实证研究对其需要量估测的复杂性。泌乳母猪对钙和磷的需求量估算主要受产奶量的影响(NRC2012)。高产哺乳母猪窝增重更大,在钙和磷的需要量上显著提高(表3)以维持乳合成(表4)。此外,根据产奶曲线,预计整个哺乳期的钙和磷需要量都会增加。日粮钙、磷的摄入量对初产母猪更为重要,因为要用于骨骼和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NRC2012)。此外,初产母猪不像经产母猪那样有更多的矿物元素储备。
4 饲喂程序的实际考虑
如今,日粮配方只是制定饲喂方案的一个环节。高采食量对于满足高产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很重要。饲喂系统、环境、体况和原料的选择都会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这些因素与日粮营养水平一样,均会影响母猪生产性能。
4.1 饲料输送系统研究进展
在日常生产中,对于母猪产后第1周是逐步加料还是分娩后立即自由采食还存在争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新鲜,但不断显示在整个哺乳期,自由采食的饲料摄取量比逐步增加的饲喂方式要高(Stahly等, 1979; Moser等, 1987)。随着养殖规模增加和设施设备上的进步,在大型生产系统中已实现了自由采食的饲料输送。
4.2 环境和母猪采食量
保持在热中性区的母猪比经历热应激的母猪有更高的饲料摄入量。McGlone等(1988)结果表明,滴水冷却器比风送冷却器或者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更能缓解热应激。Black等(1993)总结认为,增加母猪体热损失,特别是通过增加皮肤的湿润面积,比改变日粮对生产性能更有积极的作用。与不使用降温系统相比,蒸发冷却器和滴水冷却器的使用让母猪在炎热的气候下,饲料摄入量大大增加。
4.3 母猪妊娠期体况
许多研究表明,分娩背膘过高的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低于分娩背膘较低的母猪。Dourmad(1993)研究发现,母猪妊娠期供给高水平的饲料,其哺乳期的采食量降低。增加妊娠期日粮中纤维含量,同时提供相同的能量摄入,并增加哺乳期的进食频率,但采食量并未增加(Guillemet等, 2006)。从现代母猪研究数据来看,哺乳期采食量与分娩背膘呈负相关,当分娩背膘>20mm时,母猪采食量显著降低。
生产者很清楚保持母猪体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产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很难,通常母猪处于过肥或过瘦的体况。尽管背膘测定优于体况评分(Young等, 2004),然而因费时而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施。一种母猪卡尺为体况评估提供了快速、无偏差的方法(Knauer and Baitinger, 2015)。
5 阶段饲喂
本文认为,阶段性喂养可为泌乳母猪带来好处。分娩前后的围产期日粮可降低死胎数,同时利于母猪采食量提高。后续阶段的哺乳日粮可以为促进乳合成和后续生产而设计。在丹麦商业生产中,分娩后10d使用较低营养浓度的日粮生产成本降低,也并不影响母猪生产成绩(Sorensen, 2007)。Craig等(2016)研究发现,哺乳期饲喂同一种日粮与14d低能、14d高能的哺乳两阶段日粮相比,母猪生产性能表现相似。相反,Pedersen等人(2016)发现,哺乳期两阶段日粮与只饲喂一种日粮相比,母猪产奶量和断奶窝重有所增加。但是,在这个研究中,单一哺乳日粮的营养水平低于氨基酸的实际需要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哺乳期两种日粮是否比单一日粮(单一日粮更接近母猪营养需要)更有优势。
6 总结
总之,当面临母猪生产性能的快速提升和营养方面的挑战时,现代基因型母猪更具有弹性。在许多方面,高产母猪的营养需要量并没有变化。随着产奶量的提高,氨基酸和能量需要量必须充足以避免体动员过度。未来的研究需更关注母猪过渡期的营养需要,以缩短母猪产程和提高仔猪成活率。在营养需要方面和母猪其他管理方面的研究,最终将提高母猪及其后代的福利。
(本文译自Animal. 2019,Review: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high-producing lactating sow, with an emphasis on amino acid requirements,doi:10.1017/S1751731119001253)
相关新闻